我们都知道股票投资市场中的交易本质上是因为价格不认可而产生。每一次交易达成实际上就代表这笔交易的空方和多方互喷互骂对方没有眼光,双方都在心里默念“谢谢你,我的对手盘”。
事实上,这就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微观机制:预期差。正是因为多空双方对标的资产未来价值的预期存在分歧,才会在某一价格点位上达成交易。卖方(空方)认为价格已高估或未来将下跌,而买方则认为价格尚低估或未来将上涨。
因此,任何一个时刻下的价格,都是无数因素博弈后,买卖双方力量达到均衡的状态,是双方的共识。直到有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平衡被打破,价格出现变动,朝一个方向持续运动,这就会出现趋势行情,直到趋势终结,买卖双方达到新的平衡,新的共识。新平衡状态下,价格在一个区域内波动,这就是震荡行情。行情在趋势和震荡之间,反复切换。
基于上述的预期差的博弈关系,我们人类中最聪明的那部分大脑提出了技术分析中的大量指标工具。技术指标通过提取交易数据(如价格、成交量等)中的规律性特征,帮助投资者识别市场趋势、反转信号以及超买超卖的状态。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投资中常见的技术指标,并讨论它们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
一、VOLUME(成交量)
成交量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例如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交易的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总数量。它是衡量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我们进行分析的核心思路之一就是结合成交量指标进行量价分析。
在量价分析中,价指的是价格,通常指收盘价;量指的是成交量,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成交量就好比是市场的“动能”,价格的变动需要有成交量的配合才能持续和有效。通过分析价格变动和成交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市场趋势的强弱,识别潜在的买卖机会。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量价关系概括为四种基本情况:价涨、价跌、量增、量缩。这四种情况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以下八种主要的量价关系:
1.价涨:
(1)价涨量增:
- 解析: 这是最健康的上涨模式,表示市场人气旺盛,买方力量强劲,推动价格上涨的同时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这种情况下,上涨趋势大概率将持续。这种情形也常被描述为量价齐扬。
- 图示: 价格上涨,成交量柱体同步增长。
- 公式举例 (非严格公式,仅示意): 如果第 日收盘价为 ,成交量为 ,那么价涨量增可以表示为: 且 。
(2)价涨量缩:
- 解析: 这表示价格上涨,但成交量却在萎缩。这可能是上涨趋势中的短期调整,也可能是上涨趋势即将结束的信号。这通常意味着上涨动能减弱,市场追涨意愿不强,需要警惕价格反转下跌的风险。此时,价格还继续上涨可能是少数筹码就能拉动价格上涨造成的。这在熊市反弹中较为常见,多头动能不足,只是空头暂时力量衰竭导致的。也可能出现在牛市主升浪中,由于筹码高度集中,导致上涨时量能已经无法进一步放大。具体是哪种情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 图示: 价格上涨,但成交量柱体较之前缩小。
- 公式举例 (非严格公式,仅示意): 且 。
(3)价涨量平:
- 解析: 价格上涨,但成交量保持相对平稳,没有明显变化。这通常表示市场在延续之前的上涨趋势,但缺乏新的增量资金进场。上涨动能可能有所减弱,需要观察后续成交量的变化来判断趋势是否能够持续。
- 图示: 价格上涨,但成交量柱体高度与之前大致持平。
- 公式举例 (非严格公式,仅示意): 且 。
2.价跌:
(1)价跌量增:
- 解析: 这表示价格下跌,同时成交量放大。这通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示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卖方力量强大,抛售行为增加,加速了价格下跌。如果出现在高位,可能是头部形成的信号;如果出现在下跌途中,可能是下跌中继;如果出现在长期下跌后的低位,则有可能是最后一跌,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环境综合判断。
- 图示: 价格下跌,成交量柱体放大。
- 公式举例 (非严格公式,仅示意): 且 。
(2)价跌量缩:
- 解析: 这表示价格下跌,但成交量萎缩。这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如果出现在下跌初期,可能是下跌趋势的开始,表示买盘不济,少量卖单就能打压价格;如果出现在长期下跌后的低位,则可能是市场惜售的表现,表示卖方力量已经衰竭,下跌动能减弱,有可能是底部临近的信号。
- 图示: 价格下跌,成交量柱体缩小。
- 公式举例 (非严格公式,仅示意): 且 。
(3)价跌量平:
- 解析: 价格下跌,但成交量保持平稳。这种情况表明市场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但空方力量并没有进一步增强。这可能表示多空双方都较为谨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需要观察后续成交量的变化来判断下跌趋势是否会持续或反转。
- 图示: 价格下跌,成交量柱体高度与之前大致持平。
- 公式举例 (非严格公式,仅示意): 且 。
3.特殊:
(1)价平量增:
- 解析: 价格几乎没有变动,但成交量显著增加。这通常出现在重要支撑位或阻力位附近,表示多空双方在此位置展开激烈争夺。如果最终价格选择向上突破,则可能是买方力量占据上风;如果向下突破,则可能是卖方力量胜出。此情况也需要结合整体走势综合判断。
- 图示: 价格几乎不变,但成交量柱体明显放大。
- 公式举例 (非严格公式,仅示意): 且 。
(2)价平量缩:
- 解析: 价格几乎没有变动,成交量也显著萎缩。这通常表示市场观望情绪极度浓厚,多空双方都缺乏交易意愿。这种情况常出现在长期盘整阶段的末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重大趋势性变动。
- 图示: 价格几乎不变,成交量柱体非常矮小。
- 公式举例 (非严格公式,仅示意): 且 。
总结:
以上八种量价关系是市场中最常见的形态,每种形态都代表了不同的市场含义。在实际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趋势位置、K线形态以及其他技术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脉搏。需要牢记的是,量价关系不是绝对的,没有哪一种量价关系能够保证价格一定会上涨或下跌,它们只是提供了一种观察市场和辅助决策的视角。
二、MA(Moving Average,移动平均线)
1.介绍
MA是一种趋势跟踪指标,它通过对指定时间段内的价格(常为收盘价)求平均,从而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MA去除了价格中的噪声波动,可以帮助我们专注于价格的总体方向。
核心作用:
- 识别趋势方向: 判断市场是处于上升趋势、下降趋势还是横盘整理。
- 支撑与阻力: 在上升趋势中,MA 经常成为支撑位;而在下降趋势中,它经常充当阻力位。
- 交易信号: 如金叉和死叉,这二者是MA中最常用的买卖信号。
2.MA指标的分类
根据计算方式和参数的不同,MA 可分为以下几类:
(1)简单移动平均线 (Simple Moving Average, SMA):
- 定义:对指定时间段内的价格进行简单平均,例如 5 日均线是最近 5 天的收盘价之和除以 5。
- 优点:容易计算、直观。
- 缺点:对最新价格变化反应较慢,容易滞后。
(2)指数移动平均线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
- 定义:对较近的价格赋予更高权重,因此 EMA 比 SMA 更能快速反映价格变化。
- 优点:敏感性高,更适合短期交易者。
- 缺点:由于对近期价格赋予更高权重,容易受到短期波动干扰。
(3)加权移动平均线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WMA):
- 定义:为每个时间段的价格赋予不同的权重,一般是将最近数据的权重设为最高。
- 优点:在敏感性和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
- 缺点:较 SMA 更复杂,使用相对少见。
这些指标都是如何计算的呢?
MA 的计算非常简单,只需要将选定时间段内的价格求平均。以 5 日简单移动平均线为例:
其中, 表示最近 5 天的收盘价。
而对于 EMA,其计算公式稍微复杂一些,需要计算平滑系数 ,公式如下:
其中:
- :当天的价格 (通常是收盘价)
- :当天的 EMA
- :前一日的 EMA
- , 表示移动平均线的周期。
3.MA参数的选择和优劣分析
根据我们不同的投资需求,MA的投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 短期均线 (如 5 日、10 日): 适用于捕捉短期波动,用于快进快出的短线交易。
- 中期均线 (如 20 日、50 日): 适用于捕捉中期趋势。
- 长期均线 (如 100 日、200 日): 适用于识别长期趋势,常用于牛熊市的判断。
一般的,我们认为MA指标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计算方式容易理解,门槛较低。其作为趋势指标可以有效过滤短期波动,识别长期趋势,还可用来识别支撑阻力、进行趋势判断和信号提示。但MA指标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滞后性,信号滞后于价格变化。此外,在横盘震荡时,MA经常发出假信号,参数设置的不同会显著影响结果,导致解读偏差。
三、BOLL(Bollinger Bands, 布林带)
布林带 (Bollinger Bands),又称布林通道,是由约翰·布林格 (John Bollinger) 在 1980 年代发明的技术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股票、期货、外汇等各种投资市场。它通过统计学原理中的标准差概念,勾勒出价格的波动范围,从而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状态、寻找交易机会。
1.布林带的构成:三条轨道线
布林带由三条线组成,分别是:
中轨 (Middle Band): 通常是一条 N 日的简单移动平均线 (SMA)。最常见的参数 N 为 20,即 20 日均线 (公式如下)。
中轨 = N日收盘价之和 / N
上轨 (Upper Band): 在中轨的基础上加上 K 倍的 N 日标准差。标准差反映了价格偏离平均值的程度,也就是价格的波动性。
上轨 = 中轨 + K * (N日的标准差)
下轨 (Lower Band): 在中轨的基础上减去 K 倍的 N 日标准差。
下轨 = 中轨 - K * (N日的标准差)
其中,K 值通常设置为 2。这意味着上下轨包含了大约 95% 的价格波动范围(基于正态分布的假设)。
2.标准差的计算
理解标准差的计算对于理解布林带至关重要。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 计算每个交易日的 (收盘价 - N日收盘价均值) 的平方。
- 将过去 N 个交易日的上述平方值加总。
- 将总和除以 N。
- 将结果开平方根。
标准差 = √[∑(收盘价 - N日收盘价均值)² / N]
简而言之,标准差越大,说明价格波动越剧烈;标准差越小,说明价格波动越平缓。
3.布林带指标解读:
布林带的宽度和位置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信息:
- 带宽 (Bandwidth): 上轨与下轨之间的距离称为带宽。
- 带宽扩大: 表明市场波动性增加,可能预示着趋势的开始或加速。
- 带宽收窄: 表明市场波动性降低,可能处于盘整状态,也可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突破。当带宽极度收窄时,称为“布林带收缩”(Bollinger Squeeze),往往预示着重大行情即将发生。
- 价格与轨道的关系:
- 价格在中轨上方运行: 倾向于认为市场处于上升趋势。
- 价格在中轨下方运行: 倾向于认为市场处于下降趋势。
- 价格突破上轨: 可能表示市场超买 ,但也可能是强势上涨的信号,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 价格跌破下轨: 可能表示市场超卖 ,但也可能是强势下跌的信号,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 价格在中轨附近波动: 表明市场可能处于震荡或盘整状态。
当价格持续沿着上轨运行,且布林带开口向上,可视为上升趋势的确认,考虑买入;反之,当价格持续沿着下轨运行,且布林带开口向下,可视为下降趋势的确认,考虑卖出。当价格触及或突破上轨时,可以考虑卖出,特别是当价格从上轨回落时;当价格触及或跌破下轨时,可以考虑买入,特别是当价格从下轨反弹时。
此外,当布林带极度收窄后,一旦价格向上突破上轨,且伴随成交量放大,通常是买入信号;反之,当价格向下突破下轨,且伴随成交量放大,通常是卖出信号。
四、SAR (Parabolic Stop and Reverse, 抛物线转向指标)
SAR指标,中文称之为抛物线转向指标,是由著名技术分析大师 J. Welles Wilder 提出的技术分析工具,旨在识别市场趋势的方向,并提供潜在的趋势反转点和交易信号。它是一种动态的交易指标,常用于趋势交易系统,与止损策略结合得尤为紧密。
1.基本原理
SAR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趋势中,价格通常倾向于沿着某个方向运行,直到趋势结束,而 SAR 通过在趋势中动态调整 “跟踪点” 来提示可能的反转。“SAR” 的意思是 “停止并反转” ,即当价格触发当前的停止点(Stop Point)时,意味着趋势可能反转。
SAR 指标通常以点或小圆圈的形式绘制在价格图表的上方或下方,当点位于价格 下方 ,表明为上涨趋势,SAR 提示为支撑;当点位于价格 上方 ,表明为下跌趋势,SAR 提示为阻力。该指标还有一个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步 “追踪” 价格,不断收紧对价格的容忍范围。最终,当价格偏离当前趋势时,它会提示趋势可能反转。
2.指标计算方式
这个指标计算起来比较复杂,步骤和核心概念如下:
(1) 初始值(EP 和 AF 的定义):
- EP (Extreme Point, 极值点):
- 在上涨趋势中,EP 表示当前趋势中出现的最高点。
- 在下跌趋势中,EP 表示当前趋势中出现的最低点。
- AF (Acceleration Factor, 加速因子):
- 加速因子是一个控制 SAR 灵敏度的参数,初始值通常设为 0.02 ,每当价格创造新高或新低时,加速因子会逐步增加(默认为每次递增 0.02),但其最大值通常限制为 0.2 。
- AF 的作用:
- AF 越大,SAR 越敏感,但更容易出现假突破。
- AF 越小,SAR 趋于平滑但可能反应迟钝。
(2) SAR 的递推公式:
SAR 的计算公式如下:
- 当前 SAR = 前一 SAR + 加速因子 (AF) × (极值点 EP - 前一 SAR)
该公式的核心逻辑是:
- SAR 会随着趋势延续而不断向新的极值点靠近。
- 如果趋势向下,SAR 将逐步降低;如果趋势向上,SAR 将逐步升高。
(3) 反转条件:
- SAR 一旦穿越价格,其值将重新从下一根 K 线的极值点开始计算,并且趋势方向由多转空或由空转多,实现 “停止并反转”。
3.优劣势分析
优点:
- 简单直观: 图表上的点清晰显示了趋势方向和潜在的反转。
- 动态止损: SAR 能帮助投资者动态调整止损位,锁定利润或控制风险。
- 趋势系统利器: 它在单边趋势行情中表现优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噪音。
缺点:
- 震荡行情失灵: 在盘整或震荡行情中,SAR 往往发出频繁的虚假信号,因此投资者需格外警惕。
- 滞后性: SAR 是滞后指标,它的信号需要等待价格变动,不适用于捕捉快速反转。
- 敏感度难以调节: 如果加速因子设定不当,可能导致指标过于敏感或反应过慢,投资者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参数。
实际应用思路:
牛市期间:
随着价格不断创新高,SAR 点位逐渐跟随价格上移。在趋势延续的过程中,SAR 点位与价格保持较大距离,为投资者提供持仓空间。一旦价格回落并突破 SAR 点位,则视为反转信号,提示卖出。
震荡行情:
在价格上下波动但未形成明显趋势时,SAR 点会频繁穿越价格,导致假信号。这种情况下,应避免依赖 SAR,结合其他指标(如布林带或 RSI)更为稳妥。
五、总结:种类繁多的技术指标到底是什么?
1.本质一:技术指标是市场数据的「提炼与模块化」
我们智人的注意力和计算能力都是有限的,市场价格、成交量等数据浩繁且波动频繁,难以观测。技术指标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数学公式从混乱的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规律或趋势,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沌的现象规律化。
例如:
- 均线 (MA) 将过去一段时间的价格数据平滑化,提炼出趋势的「方向」;
- RSI (相对强弱指数) 提炼出市场的「超买」或「超卖」状态;
- 布林带 (BOLL) 提炼出价格波动的「区间」范围和市场的「波动性大小」。
换句话说,技术指标是一组工具,它们抽象化了市场的关键动态,并将其呈现为我们更容易解读的形式。
2.本质二:技术指标是「人类心理与市场行为的展现」
金融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来源于参与者的交易行为,而交易行为本质上又受到人类心理、情绪和偏好的影响。技术指标虽然基于数学公式,但其背后的意义往往隐含了交易者的行为模式和群体心理。
例如:
- 当价格突破某条移动平均线(如 50 日均线),意味着很多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市场进入了新的趋势,因此可能引发更多交易,这是一种群体行为的反馈机制 。
- RSI 超过 70 意味着市场可能过热,超买压力增加,投资者可能倾向于获利了结,这反映了市场心态的变换。
因此,技术指标可以看作是市场行为和投资者心理的「影子」,它记录并揭示了这些行为和心理的规律。
3.本质三:技术指标是也只是一种「统计概率模型」
绝大多数技术指标都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计算,因此它们本质上是滞后的。换句话说,技术指标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非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这种滞后性是由其计算机制决定的,因此投资者不能完全依赖技术指标预测未来。在实际博弈中,市场也并非严格遵循历史模式来运行,因此技术指标使用的「推测性」也容易导致误判。
- 双均线交叉系统 (如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并不能每一次都预测趋势,但在历史中,这个现象可能在多数情况下与趋势上涨的概率相关。
- 技术指标本质上依赖于「统计学上的过去是否对未来有参考意义」,但市场的随机性本质仍然存在。
技术指标的作用更倾向于提供过去数据的描述视角 ,并允许投资者在此基础上推测市场可能的未来走向,绝非什么庙算神器,不可神话技术分析。
4.本质四:技术指标也是参与者共识的「映射」
技术指标之所以有效,往往源于其广泛使用。当大量交易者都关注某一指标并根据其行为制定交易计划时,这个指标会自我强化,成为市场走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 当股价跌破某条知名均线(如 200 日均线),可能会触发大量投资者的止损行为,进而导致价格加速下跌。
- 当 RSI 提示市场「超卖」,很多交易者会根据这一信号寻找买点,从而导致价格开始反弹。
因此,技术指标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是大量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反馈与共识的结果 ,技术指标的有效性源自其他参与者的认可和运用。
技术指标的正确使用方式应该是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基于投资者对市场的理解,制定自己的规则和策略,并辅以严谨的风险控制。用技术指标追求 “完全掌控市场” 是不现实的,但用它来提高交易效率、减轻决策负担,却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