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工具

82

思维工具

1.作恶史观

如果一个人做了看上去很蠢,即正常逻辑说不通,和他一如既往打造的人设相反的事情,那么就说明有我没有盘出来的逻辑。假如每一个对他的恶意揣测都有证据支撑,那么作恶史观就生效了。

从最坏的角度出发,基于发生的事实和最终的效果,而不是当事人的叙述和情绪态度进行推理。搞有罪推定,选择那个最简单,需要假设最少的解释(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会得出一套完整的,可以说得通的恶毒的逻辑,我们会选择相信这一套逻辑,做好最坏的应对打算。

也可以解释为:有罪推定,把这个人说的话做的事都带有恶意的中译中,过滤掉所有带有迷惑性的信息,用现实逻辑替代他构建的一切脱罪逻辑,把这个人底裤扒干净,有时候甚至他本人主观不这样想,也要这样定罪,至少是动机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史观类似于抓特务的斗争思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不适用。

2.工程土狗

在成长中,我们或许有段时间会很恐慌身边同龄人竞争者可以很轻易的学会我们所掌握的技术,然后轻而易举的取代我,但他们会的那些工程经验我却不能快速掌握。后来才发现这个问题不太需要思考,有很多书论文我看得进去,他们就是看不进去。

这里的“我”不是博主

3.质疑引擎

在遇到Q/微群里的各种无头新闻,聊天记录,或者生活中一些人时,我会开启“质疑引擎”。这种思维工具强调洞察和逻辑,尽量去盘出整个事件的逻辑链,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分别找出信息中的疑点和漏洞提出质疑,假如存在难以弥补的逻辑缺陷,那么就基本可以断定是谣言/蓄意造假了。

质疑引擎屡试不爽,我现在还没碰到过质疑失败的场合,鉴别谣言一看一个准

3.1 舆论核检

例如昨晚(9.24),微信群内有消息称陕西师范大学于9.15日晚发生连环杀人案,当晚断电断网,救护车警车来学校,但是没开声音,学校把热度压下去了。

  • 就这两天微博才有相关的讨论 看记录里真正事发的15,16号微博几乎没有太大动静
  • 微博中都在24号发消息 说“昨晚断网”;但是上一个聊天记录说明是15号晚上事发,信息相互矛盾
  • 国内外平台 都没有除了这个聊天记录之外的其他可信信源(陕师有通天的本事 能如此全方位的压制热度?)

除此之外,微博中散布这些信息的,除了吃瓜群众之外都是三无新注册的小号

依据舆论核验,热度极不正常,造假的可能性极大

因此,我当晚就可以基本断定这是一则谣言,后来被证实确实是以谣传谣。

3.2 逻辑核验

还是以上面这件事为例,假如学校宿舍内发生连环杀人案,有哪些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 学生的哭声(尤其是这件事发生在女生宿舍)
  • 整栋宿舍楼的暴动恐慌
  • 如此大规模的恶性事件,警察和救护车怎么可能“无声”到来,校领导哪来的通天手段?
  • 家长对于学校的围攻

图片之类的,可以使用yandex等网站来查看图片出现的历史

还可以分析整个事件的传播链,假如多为轮媒/谣棍/以煽动情绪为业的自媒体,那真实性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

3.3 专业知识核验

之前QQ群看到有人发动态说原号主已经自杀,警察给出自杀死亡证明,自己是弟弟来发布公告。

直觉上,自杀时间和他宣称的自杀证明出示时间间隔太短了(应该是只间隔一两个小时)。后来通过查阅相关刑侦知识,确认这是一场经典青少年自导自演的闹剧。(几个月后确实装不下去了,自己承认是演的)

3.4 总结

  • 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讲的太详细,会被相关专家一眼丁真
  • 分析舆论热度和传播链
  • 逐步核查每一条信息,再整合起来看看逻辑是否成立
  • 多运用自己的常识

4.传播学辩证法工具(引用自X岛)

4.1 归纳推理法

看到一个新闻后,比如“某人在二楼一脚踏破楼板,建筑质量堪忧”,附照片“一支从楼上踏破板的腿,穿着棉袜”

查看新闻时间:6-8月,气温普遍升高

新闻预设地点:中国国内

推论:棉袜表示气温很低,与当前时间不符,如果照片时间确定为当时,与国内情况不符

答:新闻编造或不实

4.2 人物查询法

标题:“陈丹青谈教育,这帮老混蛋,为了自己的权利,培养了一群考试机器”

推论:陈丹青其人,中央美院毕业,是文学评论家。

答:不具备专业知识,审慎接受该观点,不要以单专业专家就认同他的其他专业知识,隔行如隔山。

另:标题利用情绪认同,制造焦虑和逆反情绪

4.3 标题推论法

还是和2一样的新闻标题

“这帮老混蛋,为了自己的权利,培养了一群考试机器”

新闻标题希望引起你的:学生身份认同,逆反情绪,对政策和现状的不满情绪等,“老混蛋”没有明确代指,但是新闻会将你引导向:资本家、教育局掌权、国家掌权者等

并不是在标题就告诉你,而是通过暗示让你想到新闻想让你思考的东西。

答:控制情绪,避免身份认同,关心事实,多看合订本,多关注深度逻辑性内容,避免渲染焦虑内容占领你的视线和舆论阵地。

4.4 时间确认法

任意新闻,时间是否过时。

例如某某博览会,某某改革政策,某某民事纠纷 ,先看视频/新闻发布时间,紧接着贴去网上,查找最新进展,查看时间

你会发现大多数事件都已经结案。

4.5 追根溯源,防止前提植入

有时候,不实的数据也会造成误判和过判。

比如,cpi和ppi只上升或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并不能作为宏观经济整体通缩或通胀的论据

美债的上升和下降,也不能只关注国防开支,要搜集完整的信息

见信息论据(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一季度净投放现金961亿元。

结合cpi来看:

以下新闻来自新京报贝壳财经讯5.16网页链接

未来几个月受高基数等影响,CPI将低位窄幅波动。今年5-7月CPI还将阶段性保持低位,主要受去年同期CPI涨幅基本在2.5%左右的高基数影响。但要看到,随着基数降低,特别是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市场机制发挥充分作用,经济内生动力也在增强,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预计下半年CPI中枢可能温和抬升,年末可能回升至近年均值水平附近。

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通缩主要指价格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结论

所以新闻的标题是预设了一个前提的,而这个前提会变成一种潜意识植入,让你在不经意间保存这个理论,当现实需要使用这个相关理论时,虚荣心或潜意识就会提醒你“大环境”是“通缩”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舆论战方法。

4.6 标题定性现象

“解构某某主播,一场虚伪的伪下沉表演”

标题本身对观点进行了定性,无论它的内容如何不切题,”伪下沉“标题本身,就将对目标主播进行舆论上的打击

这种情况就类似,《让子弹飞》中的名场面,六子吃了几碗粉都无法反驳扣帽子的真相。

4.7 颜色革命相关

防止美国颜色革命类似的国内二元对立情况,防止对号入座。

我们以人为本,我们应该是国家的公民、整体中的个体,团结的民族和执政的合法性应该是安稳和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个人美好生活的实现。

有些时候间接原因并非主要原因,不要被引导到非必要和非重要议题上去,保持关注重点。